九游娱乐2024年出口量同比上涨358% 云南咖啡产业蜕变进行时
2024年,云南咖啡迎来了大丰收。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量同比上涨358%,达到3.25万吨,主要出口至荷兰、德国、美国和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据报道,目前,云南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达到127万亩,产量14.6万吨,占中国总产量98%以上,综合产值达418亿元以上。
2022年8月,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划定精品咖啡适宜种植区105万亩,推广瑰夏、铁皮卡等优良品种,打造云咖品牌建设精品庄园。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云南咖啡的精品率从2021年的8%增加到2024年的31.6%,精深加工率从20%提升至80%。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信息,正在进行的2024年至2025年咖啡采收季,云南咖啡豆采购价相较 2024 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
2024年是关键一年,我们进的云南咖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个体咖啡店,烘焙师小任向中国工业报介绍几款到货不久的云南咖啡,小任对一款名为暮城之光的云南咖啡赞不绝口。云南咖啡能带柑橘香气,很珍贵。
然而,回溯过往,云南咖啡产业也曾深陷发展困境。在咖啡种植、生豆处理环节,因技术水平有限,咖啡品质难以达到高端市场要求。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云南咖啡豆都毫无价格优势,只能以低廉的价格销往国外。这些咖啡豆常被当作无名原料,与国外知名品种混合炒制,借他人品牌包装,才得以打开销路。这一过程中,云南咖啡豆不仅缺失市场话语权,而且产品附加值也被严重压缩 。
张先生是普洱的一家咖啡种植园创立者,自1988年起,便一头扎进咖啡种植领域,至今深耕三十余载,他是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尤其是云南咖啡作为原料豆被低价出售的那段历史。早年间,云南产出的咖啡豆,基本卖给了雀巢、麦斯威尔这些速溶咖啡品牌。这些企业早早地就将云南当作原料供应地,但速溶咖啡对咖啡豆品质要求不高,行内称之为商品豆。它们通常是品质欠佳的咖啡豆混合在一起,和现在的精品咖啡豆相比,在品质上有天壤之别。
张先生提及的商品豆,多属于罗布斯塔种,而当下备受青睐的精品豆,大多源自阿拉比卡种。罗布斯塔种与云南小粒咖啡中颇负盛名的瑰夏、铁皮卡和波旁等品种相比,有着强烈的苦味和更高的咖啡因含量,由于成本低且可用性高,业内习惯把罗布斯塔种称之为罗豆,罗豆代表着品质欠佳的咖啡豆。小任告诉中国工业报,当年雀巢、麦斯威尔等咖啡品牌在云南收购的咖啡豆,多属于罗布斯塔种。事实上,罗豆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所含的咖啡因。如今,罗豆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制造含咖啡因的化学品制造领域。小任说。
小任向中国工业报透露:2016- 2017 年,云南遭遇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咖啡树对低温耐受性差,大批咖啡树在这场灾害中受损严重,不少咖农损失惨重。但也正是这场天灾,为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按下了重启键。受灾过后,为降低损失并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咖农们开启品种改良尝试,从国外引进优良咖啡树种,同时也尝试种植国内科研院所推荐的品种。如今广为人知的波旁、铁皮卡云南小粒品种,便是这场重启带来的成果。小任进一步解释:新树种扎根并实现高产,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当地土壤环境。我在2024年察觉到云南咖啡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间点与那次品种调整密切相关,云南咖啡品质提升正是那次重启的馈赠。
但绝非简单地引入新树种就能高枕无忧。后谷咖啡负责人谷女士告诉中国工业报,提升咖啡精品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种植、生豆处理、包装和烘焙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影响最终的咖啡品质。不是所有阿拉比卡树种都能产出精品咖啡豆,从种植到烘焙,整个过程必须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谷女士表示,在咖啡种植到加工的链条上,专业性指导不可或缺。以田间管理为例,种植覆盖树为咖啡树遮阳,能够避免过强日照伤害植株;合理规划咖啡树间距,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使咖啡豆积累更高糖分,提升风味。这些操作虽然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厚的农业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正是云南咖啡种植户对这些专业技术的深度掌握与灵活运用,才推动了云南咖啡品质的持续提升 。
据报道,2024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招收了100名本科生,这是中国第一个咖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配套到位,意味着云南咖啡将目光瞄向了更远的未来。
云南咖啡不仅在品质提升的道路上实现华丽转身,在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据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量增长迅速。与此同时,云南咖啡的市场价值也大幅攀升,采购价格一年内就从每千克33元上升到60元,彻底告别了过去质低价廉的旧形象。
对比2024年云南咖啡14.6万吨的全年产量,3.25万吨的出口量意味着,22%左右的云南咖啡实现外销,云南咖啡凭借卓越品质,在国内咖啡消费市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就在几年前,即便很多咖啡店使用云南咖啡豆,但也不愿向顾客标明。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包括我们,都愿意大大方方地写明,店内使用云南咖啡豆。小任坦言。
如今,在小任经营的咖啡店内,云南咖啡销量占总销售量的10%。小任表示,后续计划维持这一占比,持续挖掘云南咖啡的市场潜力。
云南咖啡品质的大幅提升,吸引了一众国际知名咖啡店品牌主动为其背书。2024年10月,在第六届星巴克云南生豆优秀供应商大会上,刚履新的星巴克中国CEO刘文娟,不仅公开为云南咖啡站台,还郑重宣布,未来,高品质的云南咖啡豆将加入内地售出的每一杯星巴克经典浓缩咖啡中。这一举措发布后,星巴克迅速在全国7300多家门店开始推广云南咖啡,推动云南咖啡大规模走进大众消费视野。与此同时,瑞幸、Manner、M Stand等新晋品牌也相继推出了云南咖啡单品。它们凭借各自庞大的销售网络与独特的营销方式,进一步助推云南咖啡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加快云南咖啡品牌化、国际化的进程 。
中国工业报调研发现,过去,云南咖啡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出口,在价格上没有保证,价格受咖啡豆期货价格波动影响极大,缺乏主动性与稳定性。但如今,云南咖啡构建起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良性发展模式,在两个市场间游刃有余。
云南咖啡品质提升很多,但不能盲目捧杀,它与市面上采购价格更高的进口瑰夏等品种,还是有差距的。小任进一步补充,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如果顶级咖啡豆能得80分,云南咖啡中的佼佼者也只能超过60分。即便是暮城之光,也只能是超过及格线水平。
对比苏门答腊咖啡和牙买加的蓝山咖啡等早已享誉全球的咖啡品牌,云南咖啡若想跻身知名咖啡产区行列,仍任重道远。尽管目前云南咖啡精品率显著提升,但要达成持续增长的目标,依旧需要不懈努力。与此同时,云南咖啡产业还面临着品牌整合的难题,打造统一标志,整合分散品牌,以此形成合力,将是云南咖啡塑造产区品牌的关键一步 。
事实上,在食品行业,依托产区打造品牌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以葡萄酒为例,只有法国香槟区产出的低泡白葡萄酒才能用Champagne标志;在意大利,阿斯蒂产区凭借莫斯卡托葡萄酒声名远扬;德国产区凭借雷司令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葡萄酒行业也正在打造产区概念,比如山东烟台和宁夏贺兰山东麓,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制定统一标准,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品牌集群。
但在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看来,产区概念是发展到3.0版本时自然产生的,而云南咖啡目前尚属于1.0版本。中国葡萄酒行业过早地打造产地概念,目前并不成功,云南咖啡不应该过早地进入3.0阶段的游戏。朱丹蓬强调,等到整个云南咖啡的产业链技术链进一步完整,客户黏性增强,届时只需要当地政府将巨头之间捏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就可以打造产区概念。(银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