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盛趣游戏郑慧:私服产业正呈现“隐蔽化”趋势AI带来新型侵权风险九游娱乐
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核心议题,私服产业正呈现“隐蔽化”趋势,AI带来新型侵权风险。
2.盛趣游戏在打击私服方面已有多年经验,通过民事、刑事以及行政举报等多重手段。
3.由于手游模仿端游引发的法律问题较为突出,盛趣推动了一起针对“三端游戏引擎”的维权案件。
4.另一方面,游戏音乐版权是另一大争议领域,司法实践中盛趣会主张音乐对游戏整体的贡献度。
5.郑慧呼吁行业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让侵权者无处遁形,保护IP就是保护产业创新力。
在游戏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间,知识产权保护始终是行业的核心议题之一。与此同时,侵权现象也愈发猖獗。从私服(私人服务器)外挂到游戏改编“换皮”,从衍生市场侵权到营销推广侵权,各类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游戏企业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随着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游戏侵权形式日趋隐蔽化、多样化。盛趣游戏作为国内老牌游戏企业,旗下拥有《传奇》《龙之谷》《冒险岛》等经典IP(知识产权),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
近日,盛趣游戏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负责人郑慧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分享了公司在打击私服、保护音乐版权、应对AI(人工智能)侵权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并解读了游戏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趋势与行业痛点。
郑慧告诉记者,私服产业正呈“隐蔽化”趋势,随着产业边界扩展,侵权形式亦不断翻新,部分团伙将服务器或核心人员转移至海外,因此需要行业生态中的各方积极共治。
私服是游戏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郑慧坦言,盛趣游戏在打击私服方面已有多年经验,通过民事、刑事以及行政举报等多重手段,目前在技术上“已无特别难以攻克的障碍”。
根据盛趣游戏方面向记者提供的《网络游戏诉讼蓝皮书(2014—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内容显示,2014至2024年,中国网络游戏诉讼在“换皮”与“玩法规则”保护的反复拉锯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司法演化图谱。
十年之间,玩法机制、数值设定、功能性设计等内容是否可纳入权利保护成为反复争议的焦点,但总体而言,著作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边界正在逐步厘清。
例如,2023年盛趣推动了一起针对“三端游戏引擎”的维权案件,该案首次以“游戏画面一致性”而非传统代码比对作为侵权认定标准,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破性案例。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郑慧表示,“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应对海量小规模私服的快速关停”。
从细分市场来看,《蓝皮书》数据显示,伴随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应用商店成熟,在进入“手游元年”2013年后,手游产品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随后十年,手游作为权利游戏的案件有52起,作为被诉游戏的案件则高达74起。2017年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后,小程序游戏被诉案件有7起。
此外,端游是第二大权利游戏类别,相关案件有34起,但作为被诉对象的比例较低只有3起,其中端游诉手游纠纷有25起, 表明手游模仿端游引发的法律问题较为突出。
郑慧指出,刑事案件需达到一定侵权规模才能立案,民事诉讼则依赖明确的侵权主体信息,而小私服往往隐蔽性强、生命周期短,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监测,并依赖平台方的配合。“如果推广渠道、服务器提供商等生态环节怠于履行责任,侵权损失会显著扩大。”郑慧说。
对此,盛趣的策略是“提高侵权成本”——例如,针对抖音等平台的私服推广账号,通过反复投诉封禁使其“五六次后彻底废号”。郑慧强调,行业需形成生态共治,“只有平台及时下架、基础设施服务商快速断网,才能有效遏制私服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私服产业正呈现“隐蔽化”趋势。部分团伙将服务器或核心人员转移至海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难度。但郑慧认为,此类私服因缺乏本土推广渠道,难以形成规模,“我们更关注初期遏制,而非等待其壮大后再打击。”目前,盛趣已与脸书等国际平台建立投诉机制,但跨国协作仍面临管辖权等复杂问题。
除外部打击,盛趣也从技术端加固防线。“国内私服多源于外服代码泄露,如《传奇》意大利服、《冒险岛》韩服等。”据郑慧介绍,盛趣公司通过代码混淆加密、服务端关键校验、动态修复漏洞等方式提升破解难度,以降低被侵权的风险。
郑慧观察到,事实上,长线IP的玩家群体已形成“反私服”共识,“许多玩家会主动举报私服,他们更看重官方生态的健康”。毕竟,私服对玩家的风险亦不容忽视——“跑路服”频发、数据无保障,玩家最终可能承受经济损失。
换言之,从玩家的角度来看,对私服的查处不仅是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本身也是对玩家的一种教育。郑慧表示:“当我们关停私服时,玩家往往会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他们也知道私服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为私服不受监管,跑路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对于像《冒险岛》《彩虹岛》《龙之谷》等具有超长线IP的游戏,玩家对“官服”有着深厚的热爱,他们也会自发地举报私服。“玩家更看重官方游戏生态环境的维护,我们也会采取更多行动来满足玩家的需求。”郑慧说。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层面,郑慧指出,近十年游戏行业判赔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赔偿计算从“酌定”转向“精细化”。例如,2022年某游戏公司在一起侵权案中获赔3000万元,创下同类案件纪录。
此外,《蓝皮书》还梳理了近十年156份判决书,提炼了40余个实务问题。郑慧举例称,早期案件多聚焦代码抄袭,如今已扩展至直播侵权、AI生成内容等新场景,“法律虽滞后于产业(发展),但通过案例积累可推动规则细化,比如明确各主体责任分配”。
郑慧强调,游戏音乐的特殊性在于其与IP的深度绑定,“它是游戏情绪的载体,不能简单视为独立作品”。司法实践中,盛趣会主张音乐对游戏整体的贡献度,从而争取更高额度的判赔。郑慧指出,“盗版游戏使用6首音乐与网站商用6张图片,侵权后果完全不同”。
对于UGC(用户生成内容)中的音乐使用,郑慧认为,其合理使用的范围有限,“直播、带货等商业场景下的翻唱仍需授权,仅个人欣赏、教学等少数情形除外”。盛趣通过版权监测系统识别侵权内容,但对非商用二创常常采取“容忍策略”,以平衡社区活力。
随着产业边界扩展,侵权形式亦不断翻新。2023年,盛趣查处了一批“热血传奇卡牌盲盒”,侵权者通过直播间线上抽卡销售,隐蔽性极强。“这类新业态取证难,最终我们通过民事诉讼获赔20余万元。”据郑慧介绍,剧本杀、线下游乐园等场景也频现侵权。
AI技术的普及带来新挑战。郑慧透露,盛趣正关注三类问题:一是防范AI工具使用中的侵权风险;二是确权AI生成物的商业化潜力;三是应对“低成本AI侵权”的泛滥。她举例说,有人用AI批量生成游戏同人图并售卖,这需要平台建立更高效的下架机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护IP就是保护产业创新力。回顾十年维权历程,郑慧认为,游戏知识产权保护已从“粗放式”走向“精准化”,但还需持续适应技术变革。她呼吁行业加强协作,“只有企业、玩家、平台、司法机关形成合力,才能让侵权者无处遁形”。
在郑慧看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是守护创新,“经典IP的长期价值,正源于对其内容的尊重。只有侵权成本足够高,原创者的投入才有回报,行业才能良性循环”。